第二节课改之初高中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新课改的进一步深入,具体到每一所高中学校在实施课改推进策略时,大多数都选择了课堂突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课堂是育人的主渠道,是将课程内容转化为学生学习结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枢纽和主要环节,许多教学问题也集中表现在课堂上。所以,高中学校普遍地以聚焦课堂问题为抓手,经过深入课堂观察、问卷调查、师生座谈、测量统计、总结梳理等过程,不少学校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突出的共性问题,表现为“八多八少”。
1.平铺直叙多,创设情境少。教学导入无悬念,无疑惑,无问题,无情境,简单直接,很少关注学生的兴趣、需要和新旧知识衔接与铺垫,不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2.教师讲得多,学生活动少。教师的讲解充斥课堂,教师以“讲”得好为最大满足,很少关注学生的感受、体验和需求,忽视了学生思考的过程、说的过程和写的过程,多是依靠课后的强化训练和重复操练来加以巩固,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3.随意提问多,激发思维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虽然关注了师生互动,但往往以预设的教学问题把学生纳入自己事先搭好的教学框架。师生共同探究的问题非常简单,要么是事实性的问题,学生阅读课本就可以找到答案;要么是用“是”或者“不是”来回答,几乎没有激发学生思维的问题,影响了学生思维的密度和深度,达不到应有的效度。
4.低效互动多,当堂落实少。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追求上关注形式互动,追求表面上的课堂活跃,气氛热烈,而忽视活动的效益和及时反馈矫正,不关注教学目标的落实,更不能将教学目标“落实”到底。
5.重复作业多,分层布置少。由于教师对每一个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特点了解和研究得不够深入全面,作业设计不科学,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巩固练习和整齐划一的作业多,启发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和分层分类选择的作业少。
6.课型研究少,课堂效率低。不少教师由于受规范办学行为之前的惯性影响缺乏课型意识和优化教学流程意识,寄希望于“广种薄收”,把新知探索、巩固复习、检测讲评、阅读欣赏等课型上成一个模式,大大降低了教学效果。但是随着课堂授课时间的减少,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了决定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
7.题海战术多,有效延伸少。学生自主修习时间已大大增多,自主修习效率是决定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仅仅依靠题海战术的方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关注学生自主时间,关注自主修习的方法和效率,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8.继续传统多,自主创新少。在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升学考试的重压下,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教法,诸如重书本知识传授,轻实践能力培养;重学习结果,轻学习过程;重间接知识的学习,轻直接经验的获得;重教师的讲授,轻学生的探索;重视考试成绩,忽视整体素质提高等弊端依然在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
而上述种种现象表明,课改之初,新课程的理念还只是在教师的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中。高中课堂教学亟待加强对课堂的研究和改革创新,努力改变课堂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