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非学习、伪学习、浅学习、被动学习、低效学习,学会学习

学习是一件主观性很强的事情,学习是否真正发生,是否高效学习,只有“当事者”自己真正清楚。因此,学生必须时时诊断自己的学习状态,尽力避免与学习无关的行为,确保走在正确的路上。

在此,提醒同学们,在学习中要极力避免以下五种情况:

一、极力避免“非学习状态”

(一)课堂时间的非学习表现:在课堂上摆弄纸笔,照镜子;好像在听课,其实在发呆;身在课堂心在外;随意趴下,甚至睡觉。

(二)晚自习时间的非学习表现:不做作业,不知道要做什么,与同位闲聊,随意下位,离开教室等。

(三)沉迷电子产品:成为手机控,离开手机就像丢了魂;沉迷游戏,甚至混淆网络与现实。

(四)不听从家长的话:对家长的要求置之不理,甚至反过来以各种方式要挟家长;对家长缺乏基本的敬畏与尊敬,乃至对家长大吼大叫,随意提要求。

(五)不执行老师布置的任务:缺少基本的执行力,面对老师的要求,执行力弱,或者没有执行力,导致任务越积累越多,最后不堪重负,乃至躺平。

二、极力避免“伪学习状态”

(一)仅仅熬时间。很多学生为了求得心理安慰,采取大量耗时间的方式,显现出自己在“学习”,但事实上效率极低乃至没有效果。

(二)想得多做得少。或者停留在喊口号,发誓愿,定计划层面,并没有实际行动;或者努力上几天,就把自己感动得泪流满面。事实上根本没有实质性努力。

(三)剪切式整理错题。不少学生的错题本不是自己写上去的,而是用剪刀剪切后粘贴到本子上。粘贴完之后就束之高阁,根本不复习不看,等于是无效劳动。

(四)做样子给家长老师看。不少学生好像很努力,好像听课很认真,好像也学习到很晚,但事实上根本没有真学习,目的是为了让家长、老师放心。这类学生有一个称呼叫“学酥”,他们的学习被称为“仪式性学习”,也就是仪式大于内容,属于典型的伪学习。

三、极力避免“浅学习状态”

(一)缺少自己的深度思考。碰到不会的题目就看答案,不经思考就查阅资料,没有认真审题做题就询问老师。此类学习行为,好像在认真学习,其实停留在很浅的层面,并没有真正动脑。而缺乏动脑的学习注定是浅层次的学习。

(二)机械性记笔记。不管老师讲什么内容,不管是知识类内容还是思路类内容,听课只以记笔记为要,由于过于强调记笔记,导致跟不上老师思路;由于仅仅忙于记笔记,不知道课堂的重点难点。这种记笔记方法,属于典型的“体力劳动”,几乎没有什么效果,并且让学习处于简单性机械性记录的层面。

(三)碎片化式学习。对于学到的点滴内容,好像也理解了,掌握了;但对于该碎片化知识如何运用,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什么位置一概不知。因此,这些碎片化知识好像掌握了,事实上不会运用,无法转化为得分。

(四)简单化的重复学习。学习本来是具有层次性的,应该是逐层深入的。但有的学生不知道逐层挖掘问题的深度,仅仅停留在问题表面,不断重复学习,事实上没有触及问题的本质,没有深度探究。

四、极力避免“被动学习状态”

(一)课堂上停留在“听”的层面,缺少动脑。老师讲一句就记住一句,老师要求记录一句就记录一句,除此之外,再不多记一点,不多想一点。老师不安排的绝对不做,做完老师安排的就万事大吉。

(二)学习需要老师父母一再提醒。在家里,如果没有父母提醒,就想不起来学习;在学校,如果老师不特别要求,不单独提醒,就不想学习。需要借助外界力量不断地提醒才能勉强学一会。

(三)没有主动计划、主动思考能力。学习上,永远做学习的奴隶;自己从来不想着驾驭学习,从来不想着做好学习计划。面对难题,懒得动脑子,为了逃避思考,可以做任何事情。

五、极力避免“低效学习状态”

(一)照搬他人,盲目模仿,缺少自己独有的学习方法。发现一个学霸每天学到12点,自己也强迫自己学习到12点;发现一个学霸使用某本资料,自己也买过来不加选择的使用这本资料;发现学霸主动问老师问题,自己也盲目地跑办公室问问题等。其实,我们看到的往往是学霸们学习的外显,并不了解他们为自己构建的学习体系。

比如,学霸学到12点,是以他充分午休为前提的,是以能充分保证上课不睡觉为前提的;学霸使用某资料,是因为学校提供的资料不足,他需要刷更多的题目;学霸问老师问题,是在自己充分思考、二次思考后询问老师等。

所以,很多时候,模仿者仅仅模仿到了“外壳”,并不了解其本质和体系,导致“东施效颦”“邯郸学步”,模仿无效果,还丢了适合自己的方法。

(二)缺少学习规划,学习时顾此失彼。这里的计划包括好多角度和类型,比如以学期为单位的学习计划,以天为单位的学习计划,以学科为单位的学习计划,每天晚自习做作业的计划等。如果缺少了学科学习计划,就会缺乏针对性;如果缺少了晚自习做作业计划,就会忙忙碌碌,各科作业不能协调进行,导致满盘皆输。

(三)只做自己会做的题,碰到难题绕着走。做题过程中,只做自己会做的题,事实上有些题目非常简单,已经完全掌握,做与不做区别不大,有的题反复练习其实是浪费时间。另外,碰到难题,在不思考的情况下就放弃,或者嫌麻烦就不做。导致的结果:会的还是会,不会的还是依然不会。

(四)丢掉基础题,盲目追求难题。不少学生基础还不牢固,却发誓要把难题做出来,等于是建设“空中楼阁”,难题做不好,基础题也不得分,导致学习效率极低。

(五)缺少反思与整理,只顾埋头赶路。听完课之后,缺少对课堂内容的梳理;试题做完之后,缺少对错题的再思考再整理;对于错题本上的内容,不能及时巩固记忆。没有反思的学习,缺少复习的学习,注定是低效的学习。

(六)不考虑试题质量,盲目刷题。市场上卖的一些书籍资料,有些已经不适应新高考要求,有些题目很劣质。做这类题目,不仅浪费时间,还容易把学生引入“歧途”。所以,选择训练的题目时,一定要征求老师的意见,避免刷到劣质烂题,影响学习效率。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