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小组建设、使用与评价的有效策略

学习小组建设、使用与评价的有效策略

——推进农村课改的经验

胡朝芬

在我们多年进行的课改进程中,我们观察发现:先学后教、学生展示、当堂训练都做得比较好,学生参与率比较高。但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合作学习中的小组讨论,多数停留在形式上,有些组是为讨论而讨论;有些组根本就讨论不起来;有些组的讨论就变成了个别成绩好点的学生一个人讲,其余同学照听照写,实际上就是大家共同完成作业。在小组讨论过程中合作学习并没有真正发生,由此可见,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并非是几个学生的简单组合,它需要教师的精心组织。

一、学习小组怎么建

要让学习小组真正发挥作用,首先必须要对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分组,然后对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合理的分工,而且小组成员角色要经常变换

根据多次实践,建设学习小组的有效策略如下:

1、小组人数:以4至6人为宜,多了不便组织,少了形不成合作。

2、划分原则:

(1)组内异质:组内4个(或5个、6个)成员,最好属于不同的层次类型,便于互帮互助,形成合作,实现兵教兵”;层次主要按学习水平与学习能力区分(注意文理科搭配),也可结合考虑学生性别、性格与气质类型。

(2)组间同质:合理划分、均衡搭配,确保各个小组都有1—2个学习水平较高、组织能力较强的“领头羊”,确保组与组之间的水平基本均衡,避免少数个别小组过强或过弱,以便组间形成竞争。

坚决杜绝把后进学生集中在一起,把先进学生集中在一起的做法。

(3)结成对子:如有条件将层次水平不同的学生两两结成对子,明确进行互帮互助。

3、科学编位: 

(1)主要实现同桌可以结对互助,前后可以交流,教师便于监控了解相同层次或相近层次的学生(尤其是中下层次的学生)。

(2)科任教师可根据该科学习状况给每位学生编一个代码号,既能体现其学习层次,又能体现他所在小组,由教师掌握,便于在抽学生汇报答问、板演展示、作业评改等时候,有针对性的选择某层次学生。

4、确定组长、副组长,分工负责纪律常规管理与学习组织、督促检查,并注重对组长进行培训。

5、通报公示:小组划分建好后,要在教室内显眼的位置上墙公示,让所有学生与科任教师都非常清晰的了解情况。

6、班主任要加强小组的团队训练活动和小组其他方面的文化建设。

这样全班就形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并且这些学习小组之间的竞争就相对来说就具有可比性。

二、学习小组怎么管

要让学习小组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要有相应的管理与评价机制。

依据多次实践,管理学习小组的成功策略如下:

1、各班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的常规、清洁、纪律、学习等方面进行管理,分而治之几勤夹一懒”,努力塑造良好的班风、学风。对清洁、纪律、常规、学习分类分项设计设立每周加减分登记表,并将登记任务责任到人,最好派专人对小组加减分进行登记汇总。计算小组积分的方法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意识,强化学生的学习行为。

2、各班以小组为单位,对学生的上述各方面进行捆绑评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培养组员的角色意识与责任意识,塑造小组的集体荣誉感与凝聚力。

3、各班以学习参与情况、展示汇报正误情况为重点,建立加减分评价制度,促进小组互助、帮扶、合作。

4、每周对表现突出或者进步较大的小组进行集体表扬,每月对表现优秀、进步较大的小组及帮扶对子(进步者与助人者)进行评选表彰;如果要表彰个人,别忘了对各个类别层次的进步学生分类分层进行评选,让处于各个层次的学生都有受到表扬表彰的可能和机会。

三、学习小组怎么用

建立了学习小组,已有了小组评价制度,科任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学习小组,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主动去与别人合作,锻炼自己的能力。

根据我们在全校多班试验,运用学习小组的成功策略如下:

1、用于课前、课后相关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督促检查与情况反馈。

2、用于作业的分类分层抽改,再由小组批改其他部分,分组统计反馈。

3、用于分类分层辅导,分组检查过关。

4、重点是用于课堂学习的组织与评价:

(1)树立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相应发展的理念,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教师教学的助手。

(2)分层次考虑、设计、选择有可能利用各个层次学生资源的问题,课堂选择学生展示时能更有针对性。

(3)注意设计、预测、选择有价值的互助性问题和合作性问题,就是在设计教学问题时注意小组讨论的合作点、兴奋点。

(4)课堂组织时要注意观察、深入指导、适时调控:

①先保证学生有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独学”时间(一人能解决的不放到二人);

②个人想不明白、解决不了的问题,再同桌求助”,实行“对学”(二人能解决的不放到四人);

③尚不确定、尚有争议、无法解决或存在多种可能的,再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研讨,实行群学";

④注意上述几步,由于各小组实际情况不同,全班不一定步调一致,全靠教师深入观察了解、指导调控之功。

(5)组织学生展示汇报、全班交流时,教师可根据问题层次,先确定学生层次代号,再抽选小组代号,即可落实到某学生代表某小组,确保任何学生、任何小组都有被随机选中的可能,既保证机会均等公正,又能有力促进学生学习。

(6)展示、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及时作出恰切评价与加减分决定,并根据情况,有针对性地以学定教。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归纳整理重点内容,反复纠正学生出现的错误,形成学习的高潮点。

(7)加减分情况由小组组长与班上专门负责加减分登记的同学共同记录,课后核定。

最后,我们的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平时还要注意对学习小组的组长进行组织、管理、协调能力的培养,还要加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合作技能、习惯的培养。

如果我们能充分用好学习小组,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课程改革中的核心部分课堂改革将得到很大的推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将被充分调动起来,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也可以减轻教师的部分负担。

(作者单位:重庆市綦江县扶欢镇初级中学)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