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山东平邑一中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
“学案导学”以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为宗旨,打破过去只以教案教学的常规,以学案为载体,通过“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让学生直接参与、亲身体验和感悟知识形成的过程,探索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结论、创新知识程序和方式方法。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是“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不是奉送真理,而是教学生发现真理。他们的做法,划清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界限,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山东平邑一中“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生生、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让学生真正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
(一)学案导学的一般过程
1.教师编“学案”
教师对学案的设计,应从教材的编排原则和知识系统出发,对课程标准(大纲)、教材和教参资料以及自己所教学生的认知能力和认识水平等进行认真的分析研究,合理处理教材,尽量做到学案的设计重点突出,难点分,达到启发和开生思维,增强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完成学案中的有关问题是学案导学的核心部分。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进行预习。同时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进行适当辅导。
2.学生自学教材
3.讨论交流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有关问题,对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在的共性问题,教师应及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时帮助学生解决。
4.精讲释疑
精讲释疑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讲解。
5.练习巩固
练习的设计应紧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能力培养目标及学生的认知水平。习题要求学生当堂完成,让学生通过练习既能消化、巩固知识,又能为教师提供直接的反馈。教师对练习中出现的问题应及时发现,给予指正,做出正确的评价。
(二)学案设计内容
“学案”设计内容可分为学习目标、诊断补偿、学习导航、知识小结、当堂达标测试五个环节。
——学习目标。目标的制订要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新理念,针对本节的课程标准,制订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目标的制订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并与本节当堂达标题相对应。
——诊断补偿。首先设置的题目重在诊断和新知有联系的旧知学生掌握的情况,目的是发现问题后进行补偿教学,为新知的学习扫清障碍;其次有利于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导航。学案设计思路:①树立“先学后教”理念,学案要以“学”为中心去预设。主要解决学什么怎样学的问题。②教师在设计本部分内容时,要用学生的眼光看教材,用学生的认识经验去感知教材,用学生的思维去研究教材,充分考虑学生自学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思维问题。③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每个知识点学完后,要配以适当的题目进行训练,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
——知识总结。当堂形成知识网络,及时复习,力避遗忘。最好是学生自我总结。
——达标测试。紧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选择能覆盖本节课所学内容的题目,对学生进行达标测试,以查看本节课学生的学习效果,并针对学生反馈情况及时进行补偿教学;难度不可太大,以考查知识的掌握及运用为主。
山东平邑一中自1996年起在全校开展“自主探究学案导学”实验,取得了丰硕成果,为解决上述课题提供了成功的范例。他们以学案教案为载体,强化学生的自学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发、诱导、启迪、导学、导练,把学生由听众席推向表演舞台;让学生在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动手做的过程中,参与知识创新的过程,自主领悟知识的内涵,从而牢牢地掌握知识,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平邑一中在广泛学习中外现代教学理论的基础上,密切结合本校教学实际,创新性地构建了“自主探究,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使用学案改革教案,把以教师为中心变为以学生为中心,把重知识传授变为重能力发展,学案导学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一次本质意义的革命。它以学生的自学信息反馈为依据,以师生活动为载体,以发现问题、自我探究为主线,以学生的多种能力的养成为目标,注重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和学习策略教育,有效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体现了现代教育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