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如此,能让备课成为一种研究,把课堂上成一种研究性的课,将课后“扫尾事”也当成一门学问来研究,那就完全可以出现另一种教学新常态:备课再不只是照抄参考书,照搬别人教案;上课再不只是惯守于自己的经验,单凭感觉与兴趣去上课;课后也再不是随意应付了事,并且重视总结,注重反馈,分析学生作业,将这些都加以一种科学的研究。
这种基于“大教研观”的做法,是在研究中改变教学常态,那么这样的备课、上课和课后作业批改与反思,就自然多了一份创造性,就少了简单、重复、乏味和低效。这样的老师,自然就成了“研究的教师”,也反而不苦不
累,会享受到因研究所带来的成功与快感。
所以,只要基于“大教研观”,真正下了“研究”的特别功夫,那我们的教学肯定会研究出一番新天地。下面就以“备课、上课、结课”这三个关键板块,分别做出一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