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与研究同行——“大教研”新探》书摘五一

关于“教学准备”的探讨

一、对当前备课的一些反思

目前,教师备课似乎抓得很紧,列为教学常规之一,但是现实中的备课却又是那样惊人地意外,问题越来越多,效果也越来越欠佳,已经发展到影响整个课堂教学质量的地步。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把备课当作应付检查的“差事”来干,这是最大的备课思想误区

1.备课不认真,粗枝大叶,因而在编写教案时马虎了事,无话可写,也写不出有用的东西,只好写成了一些公式化、套话化的教案。这只能是“写了”教案。这种教案,除了课题的标题和其中的部分内容不同外,都可以每节课拿来套用。这样的备课思想及其带来的教案都是无益于课堂教学的。

2.教师备课,教案往往简单粗糙,提纲式的、要点式的,甚至无教案上课,待上课后再补写教案。这样的备课态度及其所形成的教案仿写行为,是无法为课堂教学创造效益的。

3.有部分教师备课时确实只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结果写教案时也只能写知其然,而未能写出所以然。就是说对备课与编写教案还不是太到位。比如说

①有些教案“简短”得十分惊人,全篇才十几个、二十几个字。我们发一时导学生朗读课文,成发现有一个教案是这样写的:“第二课时,指导学生读课又,元成课后练习题。”试问,这种教案,太标准化,太简单了,真可谓“放之四海而皆准”,真正能指导教学吗?

②有些教案,没有一句是自已真正“备”出来的。有的只一味照抄“教参”资料和现成的板书大全,而没有自己的消化、吸收与创新。我们有时提出教案中的某个观点或知识点不妥,他还振振有词地反驳说:这是某本“教参”上有的。殊不知那本教参就已经是错漏百出的了。这样的备课状态与行为及其教案,又哪能为课堂教学服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