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对当前备课的再认识
(一)备课:不只是看教材、写教案,而更是一种全面的教学准备
1凡事有备皆可为
备课,顾名思义,即对上课的准备。由此引出不少人的错觉,以为备课不就是看看教材,然后写出一个供上课用的教案吗?其实远不只如此,它将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思考与科学研究的教学准备。
常言道:“不打无准备之仗”,“预则立,不预则废”,“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知彼知己,百战不息”,等等,这无不告诉我们:凡事有备皆可为。
实践也证明,这些话对人们生活、学习、工作都很有帮助,在学校教学推广应用中也十分有用、有效。本人在1979年进行语文的“课堂预习法”和“目录教学法”等时,也同样充分体现着“学习准备”和“教学准备”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有效性。
2.备课,不仅是一种教学设定,更是一种教学展望
目前,国内外也流行一句名言:“准备赢得一切。”我也凑上一句:“教学要一年(期、天)早知道。”事实证明,这几年教育教学中都盛行并推广应用这一观念,感觉十分有用、有效。本人在1979年进行语文教学改革的研究时,就大胆地开展了有准备的教学尝试,创造了“课堂预习法”和“目录教学法”等,并对学生进行充分体现“学习准备”的学法指导,还为此创立了一门新学科“语文学习学”。这些成果当时在国内产生的反响很大。这真可谓因“准备”而“备”出了教学成就和教研成果,也足以可见“教学准备”研究的重要性和可行性及有效性。后来,本人便一直在坚持并继续研究:教学要“一期早知道、一事早知道、一课早知道”的“早知道”式的准备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