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坚持基于大教研下的“备课”研究制度
什么是基于大教研下的“备课”研究制度,概括地说,就是形成“三级备课”与“二次备课”相结合的科学备课机制。下面分别介绍:
(一)“三级备课”机制的具体建构
“三级备课”,即学期(或叫整册课本)备课→单元(或板块)备课→课时(或一篇课文、一次写作教学)备课。
1.第一级:学期备课
就是对新学期教材全面通读,从客观上熟练地掌握教科书的全部内容解全书的结构体系,分清重点章节(或单元)和各类知识的特点、重点点,以明确本学期的教学目标,采取相应措施,全面完成教学任务。其备式就是制订学期教学计划。它的内容包括:学生情况的简要分析,本学期的要求,教学大纲或教科书的章节或课题,各个课题的教学安排(内容、间、教法、手段等),以及所需的教具等准备。
2.第二级:单元备课
就是根据教材中出现的一定量的单元组合体,来设计和落实本单元教育学目的、内容、任务及主要教学方法、手段、过程的思考及准备。从中观上把握该单元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及与其他单元的联系。其备课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先单独写出“单元知识提要与训练”短文,然后再仍按一个个章节、一篇篇课文的老办法备下去,另一种是全盘融化为一个整体,叫“单元整体备教学示”备课,即“单元教学计划”,包括:单元教学目的、课时划分、各课时的主要问题和训练重点,课的类型和教学方法,本单元的必要教具,等等。
3.第三级:课时备课
就是根据学期教学计划和单元教学计划的安排,从微观上对每一节课的教学目的、任务、内容、形式和措施进行具体的思考和操作准备。主要是根据教学大纲,进一步研究教材教法,特别要挖掘教材中的基本思想和教育因素,把握其特点、重点、难点,确定本课时的具体教学目的和课的结构、知识容量等,划分教学进程中各个步骤、环节,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具准备及其使用方法等。其备课形式就是教案。一个完整的教案,一般包括:题目、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课的类型、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板书、作业设计与布置、教具,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