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育与研究同行——“大教研”新探》书摘六二

2.编写教案的几点要求

(1)充分而恰当地体现了备课人对备课内容的理解和备课人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师生互动和师生教与学的合理进行;

(2)充分而精确地表达着备课人有个性、有特色的备课能力,让教案与备课形成有机统一的正态分布

(3)充分而科学地处理好“三级备课”中“三级”和“二次备课”中“二次”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级级”相关,“次次”相扣,“级次”相和,从而使备课产生整体效果,使教案最终成为学科课堂教学备课的最好形式,取得最佳效果。

3.怎样才能编写好教案(一般步骤)

(1)结合学生实际(调查学生),进一步钻研大纲和教材,特别要着重研究其中的基本思想、重点和难点;

(2)确定本课时具体的教学目的(目标);

(3)考虑教学步骤、确定课的结构;

(4)划分教学进程中的各个具体操作步骤的内容、时间和教学发式、方法的运用;

(5)准备好有关教具及使用方法;

(6)写出正式教案,投入课堂应用。

综上所述,从一般层面意义来理解,备课确是一种“教学准备”,但是从深层面探索,备课又真是一种关于“教学准备”的科学研究,成为“研究型教师”所应具备的一种方式:研究性备课,而且这种研究性备课越来越前景广阔,力量无限。